外滩滨水区瞬时峰值达7.1万人(24时),累计总客流47.1万人次;外滩亲水平台瞬时峰值6.4万人(24时),累计总客流30.8万人次;豫园瞬时峰值4.2万人(出现在17时35分),累计客流17.6万人次。为确保新年期间外滩和豫园等重点区域治安、交通秩序持续稳定,警方落实各项安全保障措施。根据人流量变化,对客流较为集中的外滩滨水区域采取“单向通行、交替开关、波次放行”等管控措施,驻守在江堤各个上、下出入口及通道的民警、公安辅警及时采取疏导防止人流对冲拥挤造成危险。黄浦江对岸的陆家嘴建筑群户外大屏上打出“2023”、“元旦快乐”、“我爱上海”等庆祝新年的标语。2022年的最后一夜,我们来到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东院和南院的急诊室。
2022年12月31日晚,仁济医院南院急诊室不断送来危重症患者,医护人员第一时间抢救。急诊预检台前,护士们忙着分流重症患者。平时每天20辆以内救护车,现在最高峰达每天150辆,远远超出救治能力。急诊预检台人满为患,护士们要把重症患者“揪出来”,急诊照顾病情不照顾年龄,依靠检测指标判断生命体征优先挂号看病。急诊科责任护士钱青萍身上挂着小蜜蜂,面对人满为患的急诊预检台,语速快、手速急要把面前的重症患者“揪出来”,“因为患者或家属主诉都是重症,急诊照顾病情不照顾年龄,我们只有依靠检测指标(低血压、低氧、意识状态不好)来判断生命体征,让这些患者优先挂号,在一个小时左右能看上医生。”这10多天来,急诊病患人数翻了4、5倍,平均就诊时间大于6个小时,近两天甚至要达到10-12个小时才能见到医生。在等待的时间肯定会有病情变化,预检台还要把有潜在危险的患者找出来,优先分流就诊。预检台护士身上都挂着“小蜜蜂”,戴着3M口罩、面屏,怕老年人听不见。留观、输液中心的护士都用了起来。钱青萍说,最不想看到的就是倒在你面前的患者。病情突然加重,来势汹汹,一口痰可能就要了命,医护立马出手。“急诊人把人救回来很正常的,尽最大努力、最短时间内把病人‘拉’回来。”除了忙碌,还有焐心的时候。患者或家属挺理解急诊这个岗位,特别是年轻人他们会问,“你怎么也咳嗽,你也阳了?你们辛苦了!”听到真的感动,但说多了自己也会麻木的。顾金华阳过了,但没休息过。平时需氧量约2吨,这几天每天都要4吨,40只氧气瓶在急诊。顾金华说缺周转瓶,有就可以救更多人。中班预检台护士周玉22点下班,从16点干到22点,忙得脑子已经装不下别的事情,走出预检台一刻她脱口而出“总算下班了!”但下班了反而心里空落落的,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。还有两个小时就是2023年了,周玉却说,“过节不过节都习惯了,也没什么特别。希望明年不会像今年这样吧……”回家洗个澡吃个晚饭,明天继续。接120的护士陆燕敏跑回护士台擦鼻血,嘴里说着今天不行了,换上N95又回到了岗位。周玉下班了,反而心里空落落的,鼻子一酸眼泪掉了下来。接了周玉的班,护士张华要干到第二天早上8点 ,从12月19日开始的急诊状态坚守到现在,高烧、感染中,她表达了急诊医护的心声:医护人员很辛苦,希望2022年最后一天疫情快点结束,生活能恢复正常,恢复正常的工作状态,这种压力真的很大很大。据仁济医院医务处郑宇介绍,平时南院120的接诊量在20辆以内,现在最高峰24小时达150辆,超负荷运行。30张ICU床位饱和,留观病人在140-180人,病情危重。急诊医护工作压力非常大,每天南院的接诊量在1300左右,重症比例越来越高,需要呼吸支持的患者居高不下,吸氧需求非常大。前期医院对氧气瓶的需求量进行预判并储备,但还是跟不上患者骤增的需求。患者分流到内科病房也已饱和。接下来,外科也将腾出部分病房,收治内科疾病的患者。目前,急诊常驻内科医生25人,急诊护士53人。医生全部阳了,护士52人阳了,全部都在岗。医院日常的诊疗业务仍然开展,人员缺口不言而喻。2023年新年到来,仁济南院外烟花璀璨,愿新的一年都能如愿。沪上首批“元旦宝宝”诞生
许愿健康平安圆满
2023年的“元旦宝宝”们,为新年带来了新生的喜悦:1月1日零点6分10秒,位于高科西路2699号的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东院产房,迎来了市民姜女士和魏先生一家的高光时刻。响亮的新生宝宝啼哭声,让所有在场的医务人员脸上瞬间绽放出会心的笑容;零点14分,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徐汇院区的产房内,一名体重3915克的健康男宝也在众人的期盼中呱呱坠地。在一妇婴,这个踩着七彩祥云降临人间的“元旦宝宝”是位小公主,是这个幸福小家的二宝。巧的是,2018年1月3日,家里的大宝也是在一妇婴东院产房出生的。姜女士和先生给呱呱坠地的宝宝起的小名叫“小柚子 ”。他们表示,希望大宝、二宝的一生都平平安安、健健康康、圆圆满满,岁月静好是最大的心愿。新生命,新希望。跨年夜的产房忙碌而有序。夜班组长潘晓燕介绍,“小柚子”之外,还有几位准妈妈同时在待产。“产房是24小时都在迎接新生命的。在跨年夜,相信有不少小宝宝要组团来报道。我和同事们经常在节假日值班,我们一定用最优的服务,为孕产妇家庭提供最佳的体验,守护好母婴安全,牢牢托起’上海大摇篮’。”为“小柚子”接生的助产士叫黄海燕,今年是她工作的第20年,虽然在节假日上过很多夜班,但这是她第一次接生“元旦宝宝”,“能够每天迎接新生命,助产士这份工作非常有幸福感。尤其是在新年第一天托起新生命、新希望,非常有意义。”据了解,截至早8时,一妇婴东西院区已平安分娩了8个2023年“元旦宝宝”。来自河北的产妇吴女士和丈夫王先生,相识于2020年的一次朋友聚会上,并于2021年步入了婚姻殿堂。“今年先后经历了‘大上海保卫战’和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感谢医护一直以来的细心照顾,让我们在这个特殊的时候顺利迎来了新生命的诞生!”产妇吴女士说道。6天前,正当吴女士满怀期待地等待宝宝诞生时,却突然发现自己的体温上升至38.3℃,经过检测,明确感染了新冠病毒。“当时真的有点不知所措,虽然我们一直都很注意防护,但没想到在离预产期只有几天时,还是中招了。”回忆起几天前的场景,吴女士的丈夫王先生也是心有余悸。“我们第一时间咨询了产检医生,并按照医生的建议和指导,进行了对症治疗,很快体温就降了下来。整个入院待产流程也十分便利。”
而在国妇婴奉贤院区,凌晨1时47分,也诞生了今年的首个新生宝宝,一名体重3405克的健康男宝。费女士夫妻二人是高中同学,先后历经7年的恋爱长跑修成正果。夫妻俩一直居住在奉贤,原本在外院产检,21年9月国妇婴奉贤院区开院运营后,便转来规律产检。刚刚晋级人父、人母的两人,内心的喜悦溢于言表。看着怀中的宝宝,费女士说:“宝宝的诞生给我们家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活力,希望他能健康快乐地成长!”解放日报·上观新闻原创稿件,未经允许严禁转载
作者:蒋迪雯、海沙尔、黄杨子等
微信编辑:纳米